關公銅像與晉商精神的“義”
在晉商文化中關羽的“義”得到了很好地體現。以他的“義”集結了晉商的誠信,也因他的“義”讓晉商的足跡踏遍全國各地,晉商在外,一旦賺了錢,首先想到的是修建會館和建關公銅像,無論何時何地,都供奉關公為“關帝圣君”。
山西最早的票號日升昌認為,“沒有哪一家商號,可以數年、數十年靠耍奸混跡于市”。同樣是祁縣喬家的“復”字號買賣從來不缺斤少兩,所用的斗稱比一般的要略大些,多給客戶點優(yōu)惠,爭取回頭客,所以顧客都很愿意光顧“復”字號,喬家的生意也就越做越好,越做越大,發(fā)展到各個地方。喬致庸在發(fā)家之后回憶,正是誠實經營讓他的生意越做越強,甚至跨越了國界??梢哉f,誠信既為晉商贏得了聲譽,更為晉商帶來了豐厚的利潤。晉商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,離不開關公的“義”。
清代關公神話曲折地反映出傳統商品經濟對誠信倫理的要求,它的文化淵源是儒家文化,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之下,晉商的誠信觀呈現出兩個鮮明的特點:一是認為“誠者,天之道”,這就為他們的倫理道德找到了宗教性的根據,誠信觀,滲透在晉商的行為規(guī)范中。二是關公的誠信義利觀包涵更為豐富的內容,不僅指信譽、信用,更包括信任,提倡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。換言之,先做人,后做事。正是基于對于人格的尊重和信任,晉商在進行交往和做生意時,才可以采用口頭承諾的方式,使成千上萬的交易在簡單的談話中促成,而不需要像歐洲商人一樣進行反復的談判等繁瑣的程序。因此,關公信仰的誠信義利對晉商往來起到很大的作用。
這就是中國現代意義的商會組織雛形,其關公信仰成為國內外商會的精神源頭,晉商會館中敬奉關公,樹立義商楷模,使以逐利為目的的商人不至于見利忘義,這也正是現今社會所缺乏和需要我們提倡的。